前衛的劇場藝術、震撼的情節,讓我和Akimo的舞台劇體驗從放鬆抒壓,昇華到另一種境界。耐不住太兀長緩慢的節奏,一直以來都是看熱鬧的外行人,透過《理查三世》看到了劇場的另一種可能性。觀劇前後都看過太多專業的評析,以致於對寫心得這件事感到惶恐,拖拖拉拉半天還是決定紀錄當晚的感受,也是一種記念。

 

《理查三世》的演出原型《理查三世和他的停車場》首演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2014夏季公演,2012年,萊斯特市中心教堂旁一座停車場,疑似挖掘出理查三世的遺骸。經DNA比對,證實為理查三世,莎士比亞筆下 個性陰險的駝背跛子,在歷史上聲名狼藉,甚至成為童謠裡的怪物、純真的摧殘者、邪惡的同義詞。然而,四百年後,卻不斷有歷史學者、文學作家企圖為之平反。2015年3月26日,理查三世的骸骨列斯特大教堂(Leicester Cathedral)隆重下葬,身為16代遠親的英國知名演員Benedict Cumberbatch朗讀Carol Ann Duffy的詩作送行,據悉,BC將在BBC的影集"The Hollow Crown"中飾演理查三世。

自古以來,翻案文章有之,但翻得如此翻江倒海,轟轟烈烈的,理查三世算是古往今來第一人了,彼時,他是英國國王,身處紅白玫瑰的權力角力中,而今,我們捧出他的骸骨,重新覆之以血肉,從凡人的角度審視他。不再是劇作中非黑即白的設定,不再是集陰險、邪惡、醜陋、黑暗,人們深入他缺陷背後的幽微自卑,因應蠢蠢欲動的眼光環伺,將王朝的重擔扛上肩,於是後世流傳著他的駝背,面貌顯露出殺害姪兒而扭曲醜陋。於是作者帶領觀眾進入中古世紀的解剖學教室(第一眼見到時「中古法庭審判」更符合心中意象),以「歷史解剖劇場」分析一場似是古代,然而延續至今未曾停止的權力遊戲。

理查三世如此頗具爭議的存在,從他的心境轉換,手段取捨,比起由單一演員承擔,導演很高明地以一襲大衣、一頂帽子、一把手杖和幾位黑衣人表現出他在歷史定位中的複雜性,加上幾乎全體角色皆以人聲、肉身分離的雙簧形式演出,光是一個角色就讓觀眾擁有兩種感官上的重疊立體感,更考驗演員間的默契。利用即時攝影的模式,帶領觀眾流連劇場上下前後內外,層層解構的畫面逐層搭建回溯起群眾熱潮、黑暗陰謀、家族情仇的深度與廣度。即便連對英國歷史不甚熟悉的門外漢如我,也深深被演員攜手合作的魅力,舞台角色間流暢轉換吸引,看得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當你有機會手握權柄,將世界扭轉成自己心中理想模樣時,你會怎麼做呢?

是不顧一切維持家族榮譽?任由王朝傾頹?還是橫眉冷對千夫指,放手一博,哪怕日後所有不盡實的指控皆加諸己身?心中是否曾有一絲掙扎、一些悔恨?真實動機又是什麼呢?成就自己?榮耀家族?或者只是不甘平凡委屈?

《理查三世》將真實抽離於表演,帶我們還原歷史,面對真相,面對現實。

 

      《理查三世》(TIFA)      

觀賞場次:2015年04月10日(五) 19:30
演出地點:國家戲劇院
演出團隊: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歷史,是一部推理小說
真相,是時間的女兒

但是,這些從來沒有被記載過的事情,仍然會被當作真相,代代相傳,父傳子,子傳孫,會一直流傳到世界末日吧。—《理查三世》

2012年,萊斯特市中心教堂旁一座停車場,疑似挖掘出理查三世的遺骸。經DNA比對,證實為理查三世。這位在莎士比亞筆下個性陰險的駝背跛子,在歷史上聲名狼藉,甚至成為童謠裡的怪物、純真的摧殘者、邪惡的同義詞。然而,四百年後,卻不斷有歷史學者、文學作家企圖為之平反。

如果歷史是一部推理小說,真相是如何被改寫、編造?繼《泰特斯》、《羅密歐與茱麗葉-獸版》後,台新藝術獎百萬首獎導演王嘉明三度與莎士比亞交手,挑戰莎翁歷史劇《理查三世》。王嘉明穿越歷史的縱深,抽絲剝繭,揭開十五世紀約克王朝與二十一世紀台灣亂象的政治共謀,同時探問何為歷史?何為真相?全劇以即時錄像、現場配音、人偶同台等導演手法,展現王嘉明令人驚艷的前衛劇場美學。

王嘉明 為「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團長,創作一向具有複雜曲式與兼具實驗性/ 大眾化的特點,他的美學體現於排練場的工作程序中,並藉由與設計的合作,玩弄實驗劇場空間和聲音的使用,並透過表演形式的特殊設計,與演員共同挖掘、面對和思考劇場表演的可能性,作品曾獲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首獎與評審團特別獎。

 

相關演出場次及售票訊息

☞資料來源:《理查三世》-2015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

 

 

 

相關文章:

傻子│全民大劇團 ─2014全新古裝歌舞大戲《情人哏裡出西施》(2014) 

傻子│莎姆雷特吉慶版 

 

arrow
arrow

    小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