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前就聽說製作羊毛氈的過程很療癒,但那時並未引起太多興趣,上週逛大創時不曉得哪個筋搭錯線,看到羊毛氈材料包就掃了兩包進購物籃,也沒忘順手加碼工具組。

這次挑的是嬰兒與青蛙的材料包,與其說是材料包,不如說是羊毛配色包,因為拆開包裝後發現裡頭除了四球配色羊毛以外什麼也妹油。為了確認,我還上網咕狗了大創羊毛氈,以前出售的材料包是有說明書的;可能時至今日覺得有興趣的應該都上手了,所以就不再附說明,殊不知還有像我這種半路出家(?)的啊。

只好上網搜尋羊毛氈塑形入門的影片,大致上知道是怎麼回事後,著手戳了一枚嬰兒。

一開始還不太會抓量,戳出一隻巨嬰,但自己感覺還不錯。中途還弄斷在大創買的戳針,材料包內並未附上眼睛與嘴巴的線條(大概是覺得時至今日有興趣的應該都備妥了),也是挖出之前買的眼珠(這句聽起來好獵奇)裝上,嘴巴的部分,趁著去文具行買戳針時順便購入零售的紅色羊毛。

文具行賣的戳針沒有零售,是和工作泡棉墊一併出售,有鑑於戳針的消耗量,和羊毛需求,索性上網訂購工作組、材料包和黑色羊毛(做為眼睛用)。

再接再厲,嘗試戳青蛙,臉、身體和手腳都要個別塑型後再組合,晚上邊看戲劇邊戳,很快地又完成了,但黑色羊毛還沒出貨,只好就此歇手,只是這無眼青蛙愈看愈像綠色妖貓啊……

閒著沒事,索性拿著多出的紅色羊毛自由發揮,又戳出了蘑菇以及(依然無臉的)蘋果。

羊毛氈的原理是利用針戳加壓,讓羊毛的纖維互相纏絞且緊密地結合,這是所謂的「針氈」,而另外一種「溼氈」則是利用溫肥皂水讓羊毛產生類似於毛衣縮水的密合狀態,適用於大面積物體。

目前我仍偏好針氈,利用細針見證羊毛逐漸緊實的過程,還附帶有插小人(?)的療癒屬性,雖然千百次下針總少不了多戳幾個血洞在手指上,所幸傷口不大,即便戳到當下總是反射性的飆髒話,實際上傷口細小,對生活影響也不大,擠出些血就沒事了。

A看著平常過動兒似的我專心致志地戳著羊毛氈,對於時間流逝幾近毫無知覺的專注,也不禁啞然失笑。難怪都說戳羊毛氈是極度療癒的過程。接下來就等材料到貨,為這些小傢伙們開光了。

☞幫光和盆子粉絲頁按讚。(Zakka/園藝/日常/療癒/心情)

 

 

 

 

 

arrow
arrow

    小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