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民主、開放的社會。
各家媒體爭奇鬥豔,莫不使出渾身解數吸引點閱率/收視率。
忘了是倪匡哪部小說提到,一個科學家發現人類的平日生活移動軌跡和蟲子無異,因而對人的存在意義絕望終至自殺。
這幾天不知算有幸還是不幸的接觸電視。
所謂高收視率的節目或是大多數每日必看的新聞,始終充斥著一種媚俗且綜藝的氛圍。綜藝節目就算了,只是我不太懂為什麼連新聞報導都非要搞得高潮迭起猶如芭樂肥皂劇般的喧鬧、毫無重點甚至廣告化,這樣的情形已延燒至無線台。
於是兵馬俑似的人們出現在這個社會上。雖然細節部分不完全相似,整體而言卻都由同一個模子鑄造出來的。
當媒體說某個牌子是某名人的愛用款,就出現一窩蜂的搶購現象。
當節目上某老師說某個保養品化妝品有神奇功效,也出現一窩蜂的合購潮,至於適不適合,誰在乎呢?別人有了自己沒有,別人用過自己沒用,那多糗?悲哀的是連書藉閱讀也出現這樣的情形。
當新聞報導某家小吃特別美味,某個景點特別清幽引人入勝,那家攤子或那個景點也就毀了。
毀在盲目無知隨波逐流的人群下。
某個節日前後,也總會看到每個部落格爭先恐後的貼出xx節的心得,又去哪裡玩,又去哪裡吃東西,體驗了什麼。
說實話,心情分享,遊記分享都不是問題,問題出在看到每次跳出來連標題都毫無鑑別度,只求進入關鍵字搜尋,提升點閱率,而內容看了每每叫人失望的空洞,就它x的一肚子火。(尤其是情人節已嚴重演化為昂貴的吃飯打x節)
就靠著媒體、輿論、群眾的聲音,告訴自己該怎麼活,提醒自己人生的意義為何,這樣的「人」枉費生了一顆人腦,一付人身。
讓他/她生而為蟲也一樣活得悠然自得,也許還不會有那麼沉重的包袱。
於是所謂的正妹,戴著一樣的放大片,化著一樣的妝,以一樣的角度/表情拍照,用差不多的保養品,穿著差不多的衣服,做差不多的消遣娛樂,去一樣的夜店,會跳差不多的舞,看一樣的雜誌,也許也看書,但也都是報章雜誌大力廣告推薦的行列中。
於是所謂的文青,穿一樣牌子的衣服鞋子,戴一樣的粗框眼鏡,用一樣的眼神看這世界,用一樣的口吻嘲笑著庸俗,聽一樣的歌,去的也就是那幾家pub,看的也就是那幾位作家的書,平常會做的也就是那幾件消遣。
於是所謂的……
所以,請你告訴我,群眾是不是真的跟昆蟲無異?
庸俗本身不是罪惡,大眾文化也是一種選擇。然而生了一顆大腦卻不使用思考該做何抉擇卻用大眾的壓力歧視不在其中的人,妄想將所有人變成兵馬俑,是件既可惡又可悲的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