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個推銷員的人生價值是什麼?作者透過劇中身為主角的鄰居/朋友/假想競爭對手的Charley口中說出來了:「對推銷員來說,生活沒有結結實實的根基。他不管擰螺絲,他不能告訴你法律是什麼樣,他也不管開藥方。他得一個人出去闖蕩,靠的是臉上的笑容和皮鞋擦得倍兒亮。可是只要人們對他沒有笑臉了--那就災難臨頭了。等到他帽子上再沾上油泥,那就完蛋了。可不敢怪罪這個人。推銷員就得靠做夢活著,孩子。幹這一行就得這樣。」


但就是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讓主角Willy無法承受,他一輩子都活在自我感覺良好的夢裡,相信自己是無與倫比的推銷員、相信自己的兒子能力非凡,日後前途絕對不可限量,相信自己的家庭能靠著人脈的拓展不斷的朝上流社會挺進。然而,在外遇被兒子Biff撞見,連帶扭轉了Biff的升學關鍵點,也因為在Biff兒時沒及時糾正他「不告而借」的行為致使他養成偷竊惡習影響了日後的求職路,加上年歲漸長,精神衰弱而被公司解僱後,Willy陷入了被自己夢想幻滅重摔的囹圄之中,最終雖和Biff和解,但心中的愧疚感仍逼他走上絕路,以便讓兒子領取身後的保險金供作創業之用--這是他唯一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可被喻為鑽石的時候。


劇情一開始,Willy便已出現自言自語的症狀,暗示他的精神狀況開始不穩並維持了好一陣子。隨著劇情前進,象徵著過去心結的Ben與其外遇對象不斷的出現,甚至滲入現實的「當下」中,糾纏著Willy,很喜歡這種意識流的手法,讓劇情表現的層次張力更加豐富,也更清楚的向觀眾闡明主角的內心狀態。作者運用簡潔的音樂旋律與光線交代場景氣氛,雖然簡單,但在劇本中已能感受得到整部作品的抑揚頓挫。


Loman一家之間都有極為深厚的感情羈絆,然而卻頻頻出現衝突,Willy的不甘平凡是主因。長子Biff為了圓父親的夢而倍感壓力,甚至不惜說謊,次子Happy(這名字取得真好,他在劇中始終是個無憂無慮的老么模樣)則秉持父親「有夢最美,希望想隨」的原則,樂天的看待一切,偶爾遇上責備,就一皮天下無難事的矇混過去,而母親Linda則努力的想將Willy自期望過高的深淵中拉出,甚至不惜與長子撕破臉,但在我看來,Linda的作法無非是揠苗助長罷了,她只是用另一個不能保證不會破滅的期望來取代Willy無法達成的夢而已。


這部劇作表現出美國因資本主義而邁向繁榮的同時,一些無法在社會急遽變遷中找到自我定位的小人物,最終走上自我毀滅的路。戲劇尤其是舞台劇的表現總是較為極端,然而,我們不也常在許多社會案件中,看到類似的劇情一再上演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聃 的頭像
    小聃

    簡聃生活

    小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