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所謂二十弱冠,一個表演團體邁入二十年實屬不易,尤其是在台灣並非主流的曲藝表演。轉眼間台北曲藝團也成立二十週年了,除了春季推出的台北大碗茶以外,秋季也推出了全新原創的相聲專場《城人故事》,在台北這座大城中默默屹立二十年的曲藝團,將自身的成長與城市觀察融合,說唱出弱冠之志。
無論是劇目安排、劇本編寫乃至演員功力,完全感受到北曲的演員們努力發光發熱,呈現二十年來對觀眾的感謝,可惜的是此次公演票房不如預期,在三樓的我們面對幾乎空盪盪的觀眾席,雖說自在,也不免多了幾分感慨。
恰好就點到最後一段〈相聲「天」團〉,在嘻笑怒罵之中,忠實地反映出「文化」與「現實」的杆格,為了生存,為了餬口,藝術文化扭曲了原本的面目,為了更接近觀眾(衣食父母),不得不唯命是從。笑鬧之下除了趣味,也多了幾許無奈。
下半場的節目總是歡樂中帶點反諷的無奈,這也正是我喜歡相聲的原因之一。
無論是〈成人故事〉中融合評書、數來寶,甚至劈腿、饒舌音樂等元素,特別由兩位女性相聲演員演出,針砭演藝圈亂象、物化女性習氣,或是來自新加坡〈棺材太大洞太小〉,蘇維勝、紀慶榮兩位演員夾雜著英、台、華各區語言的陌生化趣味,無一不體現藝術與現實生存間的掙扎。(初次觀賞新加坡相聲演出就笑到拍打旁邊觀眾席椅子──就知道下半場三樓有多空)
台上演著,台下的現實人生也正無奈著,原訂8/8晚間首演場因票房不如預期而停演,我們買的8/9變首演場。如此精彩的表演,台下觀眾席尚有空位令人吃驚,也許現在觀眾仍傾向於賣力宣傳或知名度高的節目?說到知名度高,不得不提本次樊光耀與朱德剛的演出,春季大碗茶時就被兩位的舞台魅力迷倒,而這次的〈我愛大哥大〉也沒令觀眾失望,光是朱德剛尚未出場前的兩個劇目就被其他團員在劇本裡玩得不像話,北曲融洽由此可見一斑。(還是其實感情真的很不好啊?)
台北曲藝團向來慣常於春、秋二季公演,明年不妨給自己一個機會,去欣賞這些基本功紮實,認真勤懇又創意兼具的演出吧,觀眾們的支持,是陪伴北曲邁向下一個二十年的原力。
臺北曲藝團20歲生日快樂!
臺北曲藝團20歲生日快樂!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