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把握最後的陽光,拎著一盒作品走到康誥坑溪旁試圖找個地方拍照,沒想到較為寧謐的文化里這一段沒有適合的草地,倒是過了新台五路,在吉野家旁邊找到平坦綠茵,還有樹根襯著背景很合適。
風和陽光都莫名強烈,初春的天氣卻快直逼颱風前夕,只戴了一頂漁夫帽卻忘記綁頭髮,狂風一過,同時拿著手機、按著帽子,再不知道怎麼的多出一隻手壓住擺好的商品,很狂亂的場景,幸好溪邊路過的人不多,沒聽見我呵呵傻笑聲。
在草地上拍完照,站起身拍拍泥土繼續往前走,一直很掛念車站旁小巷轉角那家裝修著日式風味的店家不知開了沒;一盞燈籠店招說是主打抹茶甜點,旁邊的黑板寫著試營運,裡頭卻已坐得半滿,這區簡餐價位都不低,拍下店門口傳給A,往回走上覓食的路。
四處散散步彷彿成了心理復健療程,天氣一好就開始四處走走,查訪四處街廓的細微變化,偶爾晚上吃飽飯,妹妹下班經過我家樓下時,會召喚我下樓,沿著附近社區人行道,一圈一圈的走。
和妹妹散步的時候交換近況,她說她的困惑和職場,我聊我的工作與憤懣。
妹妹一直是個冷靜的人,談話之中很少出現拍拍秀秀呼呼,但她說:「就算我對藝術類的事物有興趣,但手作本身就是個漫長的過程,一個人要handle額外事務,我覺得妳能持之以恆的從事這份工作很不容易。」
雖然只是好幾公里談話的其中一句,卻在心中留下深深烙痕。
一個人在手作世界裡溯游的確不如表面上看起來自在,而手作品這塊市場在台灣又是如此的不成熟,在身兼製造、業務、企劃、美編、行銷、採購的同時,也需要親自站上第一線,接受來自客戶的意見,好評多於客訴的時候尚可平衡低利潤高工時的勞累,最近卻不突然遇見很多似乎對手作不是很了解的客人,有點心灰意冷。
雖然妹妹不是熱衷於手作的人,卻是除了A以外,一路看著我走這條路的人,作品從製作到完成,他們是第一個看到的,出攤跑市集補實體店商品,他們都默默的陪伴著,親眼見證不少特別的案例,所以她的有感而發特別讓我有感觸。
經歷幾次自我懷疑、崩解後重組,在朋友們的鼓勵下,漸漸試著在社群平台上分享一些手作心得,不過有些自言自語,就留在這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