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星期五,一早傳了簡訊給高中很敬愛的一位國文老師,自從畢業後幾乎沒聯絡了,都是從好友魯梨那兒間接得知消息。再次見面,卻已是歷史老師的葬禮。歷史老師很年輕,不到五十歲的年紀,因為台灣首例的肋膜癌過世。
晚上下班後,走進旁邊的新舞台,坐下。今年方整修畢的新舞台洋溢著簇新的氣息,而台上的演員卻神奇地將死亡帶到這樣的劇場中。
150分鐘,有幽默,有沉默,有笑容,有淚容,有令人會心一笑的詼諧,也有令人低迴不已的省思,和書中劇情相去不遠,人物名字亦無改變,或許已經是四度加演的關係,兩位演員的默契好到不像話。簡單的佈景,兩位演員,緊緊抓住觀眾的情緒,一會兒笑,一會兒又默然地掉眼淚。走出劇場,散場的觀眾們也紛紛討論起演員帶領著情緒的跌宕。
對我而言,似乎是跌回更遙遠的過去。
莫利跳舞和吃著午餐口沫橫飛時,我想起阿糖,早逝的歷史老師,我想起他在校園內總是淡定的瘦小身影,想起在走廊上他對我細細詢問、叮囑關於未來對校系的選擇(第一階段都上了為什麼要放棄呢?妳不去試試還是會後悔的),想起畢業後他仍找幾個學生出來請我們吃飯,關心我們畢業後的狀況。
當莫利和米奇重逢時,我想起靜如老師,想起高二她離校任他職,由阿糖接任班導後,除了傳了一封簡訊告訴她我區賽作文得了第一名、以及告知我成為她的學妹,謝謝她對推甄備審資料的幫忙後,便再也沒互通訊息了。老師在教師節收到的簡訊一定不少,不曉得她會不會記得還有這麼一位學生,也許我應該更常保持聯絡。
莫利躺在病床上時,我想到最後一次見到阿糖,是在安寧病房,他不談自己的痛苦,那時我還年輕,像莫利說的,年輕到不知如何面對,於是我也絕口不提他的痛苦,只是靜靜的聽,聽他最後一次授課,告訴我們人生的價值,指引我們該如何不斷不斷地踏出下一步,他的生命火焰已然小到快燃燒殆盡,但還是不停的說話,他知道他必須留下些什麼,最後一次住進醫院,沒有太多人知道,我們,是少數幾位,見證他在最後一刻的勇氣與豁達。
阿糖已走了三年,但他在課堂上的談笑風生,和我們總愛捉弄他的促狹還鮮活的在我心中。坦白說,那陣子也是人生最低潮的時期,失戀、找不到工作也找不到方向,然後我看到他,坦然的面對人生,接著他離開,在告別式上見他最後一面,明明告訴自己沒什麼的,至少有見他最後一面,有跟他說上話,但看到他躺在花海中安詳的臉,一切痛苦歸於平靜,不曉得是放心或是不捨,開始崩潰,夾在瞻仰遺容的行列中痛快的哭了一場,直到門邊的魯梨拉住我。
最近也遇到家中敬愛的長輩患了重病,面對生命中的許多困頓,她都撐過去了,這次,也許是年紀大了,也許是累了,可能快撐不下去,我又再次進入安寧病房,因為止痛藥而昏沉,神智不甚清醒的她,幾乎快認不得來訪的小輩。
我走進病房,然後總是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
看完自己寫的R.I.P.,很慶幸後來還是夢到阿糖了,雖然他比較常去找魯梨,但我真的能相信那句話「你說話,我聆聽」,離開的人並未遠走,他真的活在你心中。
”你有沒有遇過一個真正的好老師?他把你看作是一塊璞玉、一顆原鑽,只要假以智慧磨練,就可以發出耀眼光輝。如果你很幸運能有這樣一位老師,你總有一天會回到他的身邊。有時你只是在心裡想。有力會陪侍在側。”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p.237
不想有任何遺憾,從當下就得動作,我在停車場裡用力的擁抱Annex,回到家也給小獸一個大大的擁抱,接下來,也許還會時不時的簡訊騷擾靜如老師。生活不是藉口,不足以阻擋時間一分一秒地把我們身邊珍視的人們拉走。
”他在他有日本楓樹及硬木地板的家中,數著呼吸,爭取每分每秒和他心愛的家人朋友度過,而我卻花無數個小時,讀著對我自己毫無意義的東西:電影明星、超級名模,或是黛妃、瑪丹娜、小約翰.甘迺迪的最新小道消息。”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p.58
【演出內容】
導演:楊世彭
演員:金士傑、卜學亮
「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改編自米奇‧艾爾邦的同名暢銷小說《Tuesdays with Morrie》,中文版本銷售超過60萬冊,全球銷售更高達1400萬冊以上。知名美國節目主持人歐普拉在訪談五分鐘後,立即決定投資拍片,更於同年拿下五座艾美獎,成績卓越並且相當撼動人心。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描述一位體育專欄作家畢業十六年後,在追求自己許多理想的路上迷失了自我。他偶然從電視上看見大學時期對他期望最大的教授竟然罹患了無藥可醫的重症。師生兩人久別重逢,不畏懼死亡的教授以自己的生命作為活教材,把自己最真實的生命經驗傳授給這位世故而冷漠、追求物質的學生。教授希望透過學生,把自己一路走來的生命歷程與生死領悟記錄下來。他們二人在14個星期二的時間裡,展開了既幽默又觸動人心生死對話。
【相關連結】
留言列表